税惠助力“老字号”驶向“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08-23 16:05 |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字体:[ 大 ][ 中 ][ 小 ] | 打印本页 | 正文下载 |
老字号,是一座城市的底蕴和记忆,有历史、有文化、有品牌、有技艺,是承载了许多人记忆的“地域名片”。老字号优势在“老”、出路在“新”,为帮助老字号适应新受众、新需求,激活新动能,释放新潜力,南京税务部门聚焦老字号发展需求,持续推进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加大便民办税缴费服务力度,输送惠企红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老字号”续写“新故事”。
税惠添薪,助燃城市烟火气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一笼热气腾腾的鸡鸣汤包是许多人心中的南京地标美食;马祥兴菜馆的牛肉锅贴与汤包完美结合食物中的宗教文化与烹饪艺术;得闲去安乐园赶个早茶,尝一口Q弹有韧劲的焖锅牛肉圆……承载了南京人记忆的韩复兴、绿柳居等餐饮企业陪伴着金陵城经历沧海桑田,是人们离不开也割舍不下的老南京味道。
位于天下文枢东首的南京金陵状元楼大酒店历经三十多年,用美食讲述着人间烟火、用宴席展现了文化变迁,“状元楼作为省内第二家涉外五星级饭店,传承的南京味道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财务经理徐欣表示。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舌尖”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在一间间餐馆和一道道美食里的“烟火气”,串起人们对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地域记忆。南京税务部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梳理适配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将政策红利“真金白银”送至餐饮“老字号”手中,为南京当地老百姓热气腾腾的餐饮市场“添香”“加料”。
来到绿柳居的生产间,应季的素食原料被精雕细琢成一道道形似荤菜的美味,增添了不少食趣。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杨小明介绍,“去年我们除了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和房土两税减免,还有绿柳居品牌保护的政策补贴,这不仅减轻了我们的经营压力,也为老字号传承注入活力,企业现在每月推出一道创新菜,结合时令特色进行推广,吸引了众多食客到店消费。”鸡鸣汤包南京驻客庭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也表示,“传承南京老味道不仅要保持匠心,更需要灵活创新,税惠政策让我们得以节省更多的资金用于品牌传承与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咱们自己的传统风味。”
服务助力 驱动城市新活力
“老字号”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既要注重坚守传统,也要注重创新求变。面对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消费热点的持续涌现,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老字号如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和品牌竞争中依然引领行业的发展?
始建于民国的老字号乳品卫岗牛奶已经陪伴南京人走过近96个春夏秋冬,去年11月启用的卫岗乳业数智化工厂实现了全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液态奶5G智能生产模式可以全程实时监测生产质量,做到每一瓶奶的生产过程数据全记录、可追溯。”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去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等政策优惠节省了两千多万元,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后期研发基地建设,不断更新迭代生产技术。”
在守“老”与求“新”中,“老字号”企业对税收扶持也有着切身的感受。南京税务部门进一步聚焦企业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政策辅导套餐,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开辟新赛道,拥抱新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内陶瓷用品制造行业“巨头”的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体会尤为深刻。成立于1958年的高淳陶瓷每隔几年就要“转型”再出发,投入大量资金升级制造工艺。税务部门以“税路通·苏服达”品牌为抓手不断健全涉外企业税费服务机制,安排专人对接、专人辅导、专项服务,今年以来,高淳陶瓷还入驻了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陶瓷产品10亿件。
协同发力 企业上新焕生机
2006年起,商务部联合文旅部等部门先后将1510个品牌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南京已有26家品牌上榜。老字号不仅是人们对家乡的情感记忆,其技艺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抱新消费群体,打破固有的产品和品牌形象,采用年轻化的产品和传播形式是许多“老字号”企业“出圈”的第一选择。
“金箔制造是古艺更是现代工艺,近九成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更偏爱跨界碰撞的文创产品,我们尝试着用黄金做文创,金箔笔筒、金箔化妆品、金箔十二生肖等一大批文创新品更是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青睐和认可,成功让非遗焕发出新气象。”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先生介绍道。
在许多“老字号”企业想尽办法套牢追“新”一族的同时,南京税务部门也高度关注他们的发展现状,通过政策找人、政策上门、政策直达的方式帮助“老字号”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实现“逆生长”,与活力和年轻“双向奔赴”。
作为国内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1991年创办的南京云锦研究所肩负守护中国古老织造技艺瑰宝之责,“近年来,税收优惠政策为云锦织造艺术创作提供了支持和助力。”南京云锦研究所财务负责人吴小清表示,“‘云锦+’新模式下,税惠扣除金额均创历史新高。现在我们已经吸纳高新科研人员30余名,也正齐心协力在‘精益求精 普惠大众’的思路指引下让云锦走进大众、走进生活。”